建议全文: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医改)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制度,建立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和药品供应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经过7年实践证明,国家医改的方向是正确的,目标定位是准确的,目标基本实现,成绩显著。
乡镇卫生院是三级医疗保健重要枢纽,承担着各乡镇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疾病预防与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是农村卫生的骨干。但由于历史等方面原因,乡镇卫生院整体功能不全、技术力量缺乏、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突出,急救能力仍然比较落后,现有服务能力已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针对我国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乡镇卫生院的定位应该是: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具体地说,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模式由原来的医疗服务为主转变为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以基本医疗服务为支撑,组建责任医师服务团队,全面开展“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基本医疗”等综合性服务;服务方式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服务对象由病人转变为以病人为重点的所有人群。
乡镇卫生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近两年仍呈现下降趋势,乡镇住院病人主要流向了上级医院,上级医院住院人满为患,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病床空无人影,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乡镇卫生院高素质卫生人才匮乏。由于城乡差别的影响,高水平的卫生人才不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相反,许多乡镇卫生院原有的业务骨干逐渐流向了条件较好的城市医院,加上乡镇医院没有能力自我培养人才,所以形成“需要的下不来,自有的用不上”的状况,加上乡镇卫生院人员不足,而公共卫生任务又特别重,把主要的人力和精力都放在做公共卫生工作上。区级医院因为医疗服务需要到乡镇卫生院聘请业务骨干,造成人才流失。《侵权责任法》出台后,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看病不积极,一般病情的患者往上级医院推。
二、医疗设备落后,近5年项目上未添置先进的医疗设备。
三、基本药物制度不够完善,药品不能满足群众用药需要和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服务用药需要。久而久之,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水平越来越低,群众对乡镇卫生院的信任度也越来越差,即使是患小病也喜欢到城市医院去治疗。
目前,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已是形势所迫。为此,对如何加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议如下: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保证人员工资,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对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实行全额拨款,并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而提高,以便使医务人员安心在基层工作。其次,实施人才培训工程。要开展乡镇卫生院专业人员大培训,采取现场辅导、岗位练兵、自学自训等形式,促进卫生技术人员自觉学习,提升院长的管理水平和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加强与高校和大医院的合作,邀请对口支援的医疗卫生专家、学者作讲座、临床辅导,并把院长、管理人员、卫生技术人员送到发达地区去培训、挂职、交流,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再次,要完善人才引进制度。要尽快制定有关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引进办法,明确引进人才的工资待遇、安置补贴、优先晋级晋职等优惠政策,面向全省、甚至全国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公开招聘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应届大学生,鼓励大中型医院业务骨干向乡镇卫生院短中期支医,并与职称聘任挂钩。
二、实施标准化建设。按照“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的定位,在乡镇卫生院实施新一轮标准化建设,使乡镇卫生院的建设规格、服务能力提升与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和农民医疗需求的提高同步。
三、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四、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当前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增加目前矛盾较突出的群众常用的品牌药,妇科药,小儿适应剂型药品,眼科用药以及肿瘤治疗后续用药。
五、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总而言之,只有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