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议案建议 > 代表议案建议

第126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区人大  2015-11-30    阅读次数:     评论:     【查看评论】
刷新】【返回】【打印】【关闭】 
高九胜代表:
  您在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把农村基础设施管护费用纳入民生工程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加强民生工程建后管养,持久发挥民生工程效益,把民生工程真正建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是我们一直的追求,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建立完善了“区政府负总责、民生办抓协调、各部门抓推进、乡镇具体抓”的建后管养工作机制,在经过多次调研后,2013年制定了26项工程类民生工程具体管养办法,明晰产权,明确主体,落实责任。2012年开始,针对不同项目制定了详细的管护标准,并纳入预算(黄山区2015年民生工程建后管养资金安排表见附件),同时要求部门和乡镇也要积极整合其他资金,努力保障工程管护资金需求。2014年11月3日,区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专门出台了农村清洁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社会化运作奖补意见,确保民生工程有人建、有人用、有人管、有保障。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逐年增加,工程后期管护费用也逐年增加,难度也逐年加大。一是投入大,省财政只对农村公路村村通管护有资金补助,其他项目省市财政基本没有补助,区财政安排的管护资金明显不足。二是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参与管护意识不高,市场化管护难度很大。今后我们将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努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的建后管养问题。
  1、按照“政府投一点,集体投一点,群众投一点,社会投一点”的思路,努力探索和实践多元化的管养资金投入方式。根据区财政状况,视情逐年追加建后管养预算。
  2、积极向省市建议将农村基础设施后期管护纳入专门一项民生工程实施,由省、市、区、乡镇财政共同分担管养资金。目前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工程建后管养已经列为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农村文化专项补助2项专门民生工程来实施。
  3、结合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推进,积极整合资金,探索和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后期管护工作扎实推进。
  4、督促乡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后期管护投入,创新管养机制。督促乡镇按照区里制定的标准,将管养不足部分的资金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同时鼓励乡镇采取捆绑管护、市场化运作等创新举措,并及时总结完善向全区推广,力争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后期管护工作取得实效。
  5、努力探索其他建后管养办法。采取先干后补、以奖代补、多方筹集的措施,努力探索民办公助、社会化运作、民工建勤、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合作互助等各类有效的管护方式,力争建后管养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确保农村基础设施持久发挥效益。
     附件:黄山区2015年民生工程建后管养资金安排表
 
办复类别:A
联系单位:区财政局(民生办)
联系电话:8536872
 
 
黄山区财政局

 2015年5月22日

[发表评论]
笔名:
评论:
 
政府网站集群站点 版权所有:黄山区人大常委会 技术支持:黄山区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559-8500041 站长信箱:rd@hsq.gov.cn 皖ICP备05004048号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