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议案建议 > 代表议案建议

闭会第2号建议

来源:区人大  2015-7-1    阅读次数:     评论:     【查看评论】
刷新】【返回】【打印】【关闭】 

代表姓名:吕红霞

事由: 关于加快解决汤口地区医疗急救问题的建议

内容:院前急救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志。国家规定每个区、县必须设一个急救中心或独立建制的急救分中心、急救站,也可依托辖区内医疗技术力量最强的综合医院设置。应由各级政府负责,符合所在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

一、汤口地区医疗急救现状分析

汤口地处黄山风景区南大门,辖区常住人口1.8万余人,年游客接待量均达300万以上,2014年旅游接待人数达466万,随着汤口镇“两个重镇”建设的稳步推进和持续、快速发展,汤口地区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急救服务的标准和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急救的疾病谱和急救人次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且汤口地区每年均举办大型活动如国际登山节、七夕情人节、劳模保障等诸项活动,汤口地区的旅游急救、应急救护和大型医疗保障的任务多、责任大。

汤口地区属丘陵山区地貌,尤其夜间交通条件很差,且距离离市、区医院路途远,一旦发生急诊急救,医务人员很难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目前,黄山风景区的医疗救护任务由黄山风景区医疗急救中心承担。汤口地区的医疗急救、应急救护和大型医疗保障均由辖区内的汤口镇卫生院承担,该院为一般乡镇卫生院,且临床医生少、设备旧,医疗急救、应急救护能力非常有限。

以下是汤口镇卫生院(2008—2014年度)救护情况统计表

汤口镇卫生院救护车出车数据统计表(2008.01~2014.12)

年度

出车次数

救护(保障)次数

救护(保障)人次

2008

102

96(其中保障3次)

154

2009

142

126(其中保障5次)

183

2010

163

117(其中保障6次)

217

2011

187

157(其中保障10次)

231

2012

191

178(其中保障11次)

637

2013

202

192(其中保障17次)

648

2014

223

172(其中保障12次)

717

7年累计

1210

938次(其中保障64次)

2787

汤口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绝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职业化的医疗急救培训,该院现有医务人员18人【核定编制22人,实际在编在岗18人(专业技术人员16人,临床医生4人】,4名临床医师每年要承担2.6万人次的日常诊疗服务和1.2万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面对医疗急救确实心有余力不足,特别是医师参加会议、培训、下乡时,院内白天晚上各只有1名医生,医疗急救无法到位,医疗救护力量存在严重不足,汤口镇卫生院急诊急救存在较大隐患。随时可能出现医疗纠纷,患者生命安全得不到及时救治,医疗安全隐患特大,其中2012年的“9·3”医疗纠纷2013年的“6·9”医疗纠纷这两起事件足以呈现当前医患矛盾的态势不容乐观,因此仅仅依靠一家一般乡镇卫生院来担负汤口地区的医疗急救医疗任务显然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差距甚远。

综上所述,汤口地区目前的医疗急救水平与南大门游客集散中心和汤口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不匹配,随着汤口地区内居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逐年递增,院前医疗急救及120急诊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患者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这就对汤口地区的院前急救及120急诊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快解决汤口地区的的医疗急救问题,提升医疗急救水平已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二、建议

     现就加快解决汤口地区医疗急救状况,提升医疗急救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建议如下:

 1、根据《关于印发<黄山市医疗急救分中心(站)建设标准>的通知》(黄卫字【2012】123号)、《关于120急救医疗机构软硬件设备配置标准的通知》(黄卫字【2012】12号)、《关于“120”急救车辆统一外饰标识的通知》(黄卫字【2012】245号)文件要求,为此在汤口地区建立120急救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政府提供车辆、人员及资金等方面的保障,可抽调全区医疗技术精干力量,组成汤口地区120急救分站。

2、 在120急救分站设立前的过渡期间,继续按照汤口镇现有的应急救护联动机制,依托汤口镇卫生院来完成医疗急救任务,及时增加该院2名临床医生和1名临床护士、并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专项应急救护培训,以缓解汤口地区医疗急救的突出矛盾。

    请求区编办及政府应急、卫生系统重视上述建议,会同公开解决。

[发表评论]
笔名:
评论:
 
政府网站集群站点 版权所有:黄山区人大常委会 技术支持:黄山区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559-8500041 站长信箱:rd@hsq.gov.cn 皖ICP备05004048号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