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议案建议 > 代表议案建议

第119号建议

来源:区人大  2015-6-29    阅读次数:     评论:     【查看评论】
刷新】【返回】【打印】【关闭】 

代表姓名:翟毅祥

事由: 大力发展我区油茶产业的建议

内容:油茶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全身是宝。茶油是高级保健食用油,其有效成分比誉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还要高,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推荐的保健食用油。茶油深加工可生产保健品和护肤品。油茶饼粕提取的茶皂素是绿色环保洗涤剂,用途越来越广泛,提取茶皂素后的饼粕是优质饲料。油茶果壳可提取糠醛等化工原料。油茶树四季常青,花果美丽,适应性强,抗病虫害,是优良的荒山绿化树种和景观树种。一、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意义重大。一是能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我国食用油50%以上靠进口,国内油脂产业大部分被外资垄断,而油茶产业还没有被外资染指。油茶种植不占耕地,主要利用山地和边际土地,从而腾出耕地保证粮食生产。二是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油茶是长效树种,经济寿命长达80年以上,产业链长,是劳动密集型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油茶产业有利于扩大就业,活跃地方经济。近二年,由于茶油需求量上升,油茶籽和精制茶油茶籽和精制茶油价格连年上涨。现我区清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乌石镇桃源村投资兴建油茶林基地,虽然才处于开始阶段,但从效果来看,令人振奋。由于油茶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了当地就业,同时也是山边荒地、荒田得到充分利用。该公司在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将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发展油茶产业链,公司计划种植油茶10000亩,发展农户利用荒山荒地种植5000--10000亩。同时,公司将建精油加工厂,从种植到精加工,形成整套油茶产业链,预计从2020年开始,每年可上缴税收近几百万元;2025年达到盛产期后,每年可上缴税收近千万元。三是能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长期食用茶油能有效清除血管脂肪,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茶油能清理肠胃,健胃养胃。茶油独有的DHA和抗氧化物质能益智、抗衰老。茶油抗紫外线辐射力强,用茶油作基质的化妆品能护肤、润肤、亮发、美容。四是能改善生态,促进新农村建设。我区绿化的薄弱区域是坡耕旱地和农村四旁,这些地方最适宜油茶种植,大力发展油茶能提高森林覆盖率,绿化美化农村环境。二、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有利条件很。我区被省列为发展油茶主产区(皖政办〔2009〕125号)我区自然条件适合油茶生长,油茶种植有悠久历史,基础较好。三、发展油茶产业的建议(一)作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我区适宜油茶种植的土地面积十分广阔,有大量荒山荒地、坡耕地、低产林地和农村四旁隙地,将这些荒山荒地、坡耕地、低产林地规划发展油茶种植,将对发展全区绿色、低碳经济,促进林农增收、林业增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二)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资金投。油茶经济收获期长,但初期投入大,需要多途径筹资,多方投入。一是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鼓励群众投资投劳;二是招商引资,特别要鼓励本区有实力的企业规模、集约化投资油茶产业;三是积极争取国家的项目,相关部门的涉农资金集中投入油茶项目;四是金融部门要提供融资业务。(三)建立油茶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传统的油茶实生苗造林,产量低,亩产油茶籽只有几十斤,而选用优良品种无性系造林,油茶亩产可提高10倍。粗放经营的油茶林亩产油十几斤,而集约经营的油茶林亩产油100多斤。家庭作坊压榨的毛油每斤十几元(国际禁止食用),而精炼一级茶油每斤可卖到80多元甚至100多元,医用级茶油和护肤品售价更高。可见科技在油茶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全区要建立油茶发展科技支撑体系,一是良种繁育体系,目前我区还未有油茶良种苗木基地,应建立油茶良种苗圃。二是栽培技术服务体系。三是质量保障体系,实行生态种植、高科技生产、创名优品牌。(四)培植油茶产业的龙头企。我区油茶种植、加工虽然历史悠久,但长期没有形成规模,更没有龙头加工企业,现有的都是小作坊式生产,设备工艺落后,产品档次差,产业链短,资源利用率低。龙头企业的缺失,不仅使资源大量外流,更主要的是产业缺乏带动力,调动不了群众发展油茶种植的积极性。在鼓励本区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发展油茶种植、精加工的同时,区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给予政策支持和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争创“龙头”企业。(五)区林业业主管部门要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发展油茶种植、精加工。我区是林业大区,如何促使林业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使林农增收,林业增效,将林地附加值最大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发展油茶种植、精加工一可带动当地林农就业,二能促使林业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三使林农增收。四使我区经济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因此,区林业主管部门应对有实力的油茶种植、精加工企业给予以下政策放宽和支持:1、区林业主管部门对有实力的油茶种植、精加工企业在用材林(商品林)采伐上给予政策放宽,支持鼓励采伐迹地用于种植油茶;2、油茶种植技术指导、种苗调拨上给予帮扶和支持协助;3、在营林项目资金补助上给予优先。

[发表评论]
笔名:
评论:
 
政府网站集群站点 版权所有:黄山区人大常委会 技术支持:黄山区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559-8500041 站长信箱:rd@hsq.gov.cn 皖ICP备05004048号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