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一、我区地下管线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我区地下管线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四个问题:缺乏协调管理机制;档案移交机制未完善;地下管线信息平台未共享。特别是我区地下管线管理工作由于没有立法约束,导致了地下管线档案的难以收集,更不能统一集中管理,反过来由于提供不了准确的地下管线档案资料,又造成了城市地下管线事故屡屡不断,给政府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一)地方立法滞后
近年来,我区各个相关部门都结合自身的管理权限制定了相关地下管线管理的规章制度,但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协调。,一是从行政管理的层面来说,地下管线的报建及竣工备案没有严格按照建设部136号令的规定确定接收主体为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没有完全纳入规划、建设的必备的行政管理程序之中,导致行政主体缺位,行政客体独来独往。二是从建设、施工及各管线权属单位来说,管理上缺乏宏观战略考虑,吃一节,剥一节,短期行为多,缺乏长远规划及年度建设维修计划,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重复开挖现象多。由于管线管理不规范,从源头上就影响了地下管线档案的形成和收集。
(二)缺乏协调管理
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协调,严重影响了地下管线档案的信息管理。城市地下管线统筹规划难,对管线设施的权属主体的管理混乱,管线“打架”现象时有发生。在工程建设和地下管线铺设施工中经常出现挖断管线,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中断事故,影响城市生产和居民生活。地下管线的投资不同步,重复开挖多,集中反映了对管线的投资主体缺乏建设的统一协调,“拉链马路”现象时有发生。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维护、改建缺乏统一的协调,往往各行其是,对城市管网的安全运行、节能、环保、防灾等埋下了巨大隐患,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地下管线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三)档案移交机制未完善
地下管线档案移交机制未完善,导致了地下管线资料不全,现状不清。有些施工单位完成的管线工程,未及时将竣工的地下管线资料归档到相应的建设单位或权属单位,相关单位更没有向城建档案馆移交,即使移交的地下管线竣工资料往往也是由一些建设单位用修改过的施工图进行简单代替,由于缺乏测量确认程序,其资料数据往往误差较大。因此城建档案馆所存管线资料及管线施工原始资料可说是不全、不清甚至是业已过时无用的。同时市、区城管档案馆的地管网信息尚未联网共享,普遍存在城建档案馆资料不全,城建档案馆信息时效性和准确性差等问题。
办法:(一)尽快制定《地下管线管理办法》。近年来,我区各个相关部门都结合自身的管理权限制定了相关地下管线管理的规章制度,但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协调,是造成我区现状地下管线管理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议我区应尽快制定《地下管线管理办法》,该法规主要对我区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施工、空间资源以及部门协调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二)设立地下管线统一管理专门机构。可以借鉴其他地方的做法,在我区有关部门组建道路管线监察办公室,主要负责城市道路架空线入地管理;城市道路掘路计划管理;道路管线事故的监察处理和仲裁等。(三)尽快对全区地下管网现状全面普查并建档。鉴于目前我区地下管网内容不清、分布不清、走向不清、资料档案不全的“四不”现象,由新成立的“管线办”或指定部门牵头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并在普查的基础上建立“电子档案”,以便日后实行动态管理。(四)建立统一的地下管线信息平台。建议由区规划局行使协调城市道路地下管线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应用推进的具体职责,尽快建立统一的地下管线信息平台,实现全市各个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的共享。(五)理顺管理流程,加强地下管线跟踪测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