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他山之石

提高调研报告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来源:区人大  2013-5-9    阅读次数:     评论:     【查看评论】
刷新】【返回】【打印】【关闭】 
调研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常用且有效的方式之一,在组织人大代表实地调研之后形成调研报告供党委决策参考,促进“一府两院”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调研报告是调研活动成效的体现,是人大代表意见和建议的浓缩,因此提高调研报告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调研报告是整个调研活动的最后一步,能否画龙点睛就要看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不强,也是从选题到活动开展最后措施提炼的最终产物,过程控制才能结果科学。
    选题一针见血,民生热点不能少。人民工作生活包罗万象,可以说专题调研的题目多如繁星,随手拈来都可以成为一个选题。从人大常委会的角度来说,关注民生热点,能够听民情、解民忧、汇民智的选题就是  一个好的选题。从调研的目的来说就是通过调研来关注到这个问题从而促进一个问题的解决。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谈论关于“中国梦”,对于每一个国人来说自己心里也有一本小账,都有自己的梦,这些小账和梦说到底就是提高自己生活的幸福指数,进而才有全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在进行调研选题的时候就要在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上找到突破口,找准可以深入调研的角度,做到一针见血。既要有常规的财政同级审,也要关注到妇女维权、农村低保、农村引用水安全、留守儿童、新农合、农村社会治安等此类问题的调研,力争以部分民生热点问题的解决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调研深入细致,浅尝辄止不能要。调研顾名思义是调查研究,怎么深入细致,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发现存在问题的真相,思考出破解问题的思路。常规的套路不外乎实地走访、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是老方法,但是一旦深入细致就是好方法。走访的过程中,与群众真正拉近距离,真心访民情、问民意就能得到想要的效果;在讨论座谈时,与代表开展头脑风暴,积极汇民智、积民才就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不可否认,现在调研存在浅尝辄止的形式主义,没有顺着一个切入口深挖细嚼,得到的调研结果自然而然照搬照抄,几年不变,无新意更谈不上有什么解决问题的效果。深入细致四个字做起来是对耐心的考验,是责任感的体现,更是现如今提倡转变工作作风俯下身子的扎手,力争以深入细致的调研活动做好调研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措施执行有力,大话空话不能讲。调研报告的精华无外乎发现问题的精准,分析原因的透彻,措施提出的合理。写调研报告的落脚点就是为了用措施解决问题,如果措施提出的可操作性强,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调研报告的措施提出若是走了假大空的路线,虽看起来都很合理但不具备可执行的地方,那调研报告只能是一纸空文。执行有力的措施必然是符合当今现行法律政策的要求,与国家的大政方针一致,结合本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找到政策的结合点,在循序渐进中解决问题。(摘自安徽省人大网)
[发表评论]
笔名:
评论:
 
政府网站集群站点 版权所有:黄山区人大常委会 技术支持:黄山区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559-8500041 站长信箱:rd@hsq.gov.cn 皖ICP备05004048号 管理